身在他乡作他客,每逢佳节更念亲。
遥想故友攀高峰,遍插茱萸缺一人。
「重阳节的由来与传承」
重阳节,又称“重九”,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,每年农历九月初九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“九”为阳数之极,两“九”相重,故称“重阳”。这一天,日月光辉同辉,被视为吉祥如意之日。
自古以来,人们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、祭拜祖先、欢聚宴饮以祈求长寿的习俗。如今,重阳节更增添了尊老爱老的新内涵。登高赏秋、感恩敬老已成为当代重阳节的重要活动。
「重阳节的习俗与意义」
重阳节在历史的长河中,不仅融入了丰富的民俗活动,也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。其中包括赏秋景、登高山、赏菊花、采药草、设敬老宴、食重阳糕、酿药酒、饮菊花酒等。
▲登高望远
金秋九月,天高云淡,重阳时节,清气上升,浊气下降。登高可以吸纳清新之气,达到心旷神怡、强身健体的效果。
自西汉时期,《长安志》便记载了京城人民重阳登高的习俗。东晋时期,更有“龙山落帽”的佳话流传。
▲佩戴茱萸
古代流行在重阳节佩戴茱萸的习俗,因此重阳节又被称为茱萸节。茱萸不仅可入药,还能驱邪避灾,被视为吉祥之物。
民间认为九月初九是凶日,因此佩戴茱萸以祈求平安吉祥。
▲敬老宴席
重阳节设宴祈寿,表达对长辈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。这一习俗源自古代的丰收祭祀,如今在南方一些地区依然盛行。
▲品饮菊花酒
菊花酒含有养生成分,晋代已有饮用菊花酒以延年益寿的记载。重阳节饮菊花酒,寓意祛病消灾,是传统的吉祥之饮。
在重阳节这一天,让我们暂时放下忙碌,回家陪伴父母、祖父母,与他们共度时光,分享生活中的快乐,用实际行动传递对长辈的敬爱。陪伴是最深情的告白,对家人的爱应该体现在日常的每一刻,让他们的晚年生活充满幸福和安康。
-END-
上一条:秋播希望,夏收金黄:欧阳代清的油菜机械化之路 | 下一条:暑期充电:唐柳青与常宁的书香之旅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