祁东县图书馆
最新动态
当前位置:首页省内资讯
彭家屋场的蜕变:90后女大学生的乡村振兴梦

每周的休息日,位于娄星区杉山镇集和村的彭家屋场总是熙熙攘攘,吸引了众多邻近村民、远方游客以及研学团体前来,他们踏入汉龙文化园,体验乡村变迁,追寻那份淡淡的乡愁。

从曾经的默默无闻到如今的繁华景象,彭家屋场的转变离不开一位优秀的领导者。90后女大学生谢迎千,这位党小组组长,自幼对汉文化情有独钟。大学毕业后,她选择回乡创业,将所学知识与家乡实际相结合,打造了占地230亩的汉龙文化园,为屋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。

在谈及为何选择谢迎千担任党小组组长时,村民聂耀祖动情地说:“她既是党员又是年轻人,勤劳能干,有新思维、新理念,我们都很信赖她。”

“村里有许多空置的老房子,如果不进行修缮,它们将会逐渐消失,村子也会变得更加冷清。”谢迎千站在陶瓷体验馆前深情地说,“我始终认为,乡愁是每个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,也是乡村振兴的新方向。”

谢迎千承租了一栋无人居住的老屋,经过精心修缮和装饰,将其打造成了陶艺体验馆,让游客在体验陶艺制作的同时,深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。

随着村民的积极参与,闲置的资源焕发出新的生机。汉龙文化园以500元/亩的价格流转了屋场内100亩土地种植蔬菜,定期收购农特产品,为村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。汉服体验馆、乡村美术馆、国学馆、老种子蔬菜基地,射箭场等相继建成,这些曾经被遗忘的老房子和荒地重新焕发光彩,彭家屋场的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。

“在这里工作后,我每月能拿到3700元,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。”村民李雪清兴奋地分享道。许多像她这样的妇女在这里既能学习缝纫和陶瓷技术,又能轻松赚钱,村民们对此都赞不绝口。

汉龙文化园的发展,如同春风拂面,不仅为彭家屋场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客流和经济效益,也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,尤其是屋场的环境卫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
屋场主干道旁的池塘,曾经因养殖场影响而臭气熏天。在屋场会议上,大家提出了许多问题,并一致决定关闭养殖场,共同改造池塘。

经过改造,池塘焕然一新。村民刘春富从国外返乡,积极参与屋场建设,免费为工人提供伙食,还协助解决矛盾。越来越多的村民自发参与到池塘改造中……

如今,池塘边已成为彭家屋场的一道亮丽风景,更是村民共同努力、共享成果的生动写照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,彭家屋场变得越来越美丽,共拆除空心房6处,改造旱厕15户,开发假山1座,新建景观山塘1口、游园1处、凉亭2座,建设小矮墙300米,“小菜园”“小鸡圈”实现全覆盖,亮化、绿化、垃圾分类全部到位。

彭家屋场理事会理事长李晓辉感慨地说:“现在大家都能自觉维护建设成果,不乱扔垃圾,不破坏公共设施,这种意识已经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。”

彭家屋场以文化为乡村振兴的“火种”,点亮了农文旅融合发展的“明灯”,这是全体村民共同努力的结果。展望未来,谢迎千表示,将继续以文化为媒,在乡村的广阔田野上,探索出一条更高质量的发展路径,让乡村更美,农民更富。

上一条:砂子坳小学体育文化节启幕,培育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少年下一条:涟源市人民法院行政审判白皮书发布,展示法治进程成果
湘ICP备20000269号-1 地址:祁东县洪桥镇沿江东路111号  传真 版权所有 不得翻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