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革热是一种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传播的疾病,影响包括南美洲、东南亚、西太平洋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,尤其以印度尼西亚、新加坡、泰国、越南、缅甸、印度等地区最为严重。我国登革热的主要来源是输入性病例,近年来多个地区均有发现,个别地区甚至出现了局部暴发。
1. 登革热的传播媒介是什么?
登革热通过携带登革病毒的雌性伊蚊叮咬传播,主要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。白纹伊蚊在我省广泛分布,主要在清水容器中繁殖,常见于屋外或野外阴暗处,也会在室内活动。雌蚊吸血高峰期为日落前后和早晨,可在外部和内部环境中叮咬人类。
2. 登革热的传染途径是什么?
当传染性的伊蚊叮咬病人或隐性感染者后,病毒进入蚊体内,约8~14天后具有传染性。此时,伊蚊叮咬人体即可传播病毒。值得注意的是,人与人之间不会通过呼吸道、消化道或接触传播登革热。
3. 登革热的易感人群有哪些?
无论是长期居住还是短期逗留于登革热流行区,都有可能被感染。在新流行区,成人易感,而在地方性流行区,则以儿童为主。我国各年龄段人群均可能感染登革病毒。
4. 登革热的主要症状和体征有哪些?
登革热的症状包括突发高热、畏寒、剧烈头痛、眼眶痛、肌肉关节痛、疲乏、恶心等。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出血倾向,如“三红征”、结膜充血、淋巴结肿大等。轻型登革热症状可能不典型,病程短,痊愈快。
5. 个人如何预防登革热?
目前尚无有效疫苗预防登革热,最佳预防方法是清除积水,防止伊蚊繁殖,并避免蚊虫叮咬。建议穿着长袖衣物、使用蚊帐、涂抹驱蚊药物,并清除可能的积水孳生地。
6. 如何灭蚊?
灭蚊是预防登革热的关键,包括清除伊蚊孳生地、使用杀虫剂、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等措施。对于难以清除的非饮用水容器积水,可使用废机油或缓释杀虫剂。
7. 预防登革热,为什么要翻盘倒罐,清除积水?
蚊子生命周期中的卵、幼虫、蛹三个阶段均在水中完成,因此清除积水是预防登革热的主要措施。家庭中的水养植物容器也需定期清洗,防止蚊虫孳生。
8. 旅游者如何防护登革热?
旅游者在登革热疫区应提高防护意识,采取防蚊措施,并在回国后半个月内如有发热症状,应及时就医并告知旅行史。
9. 哪些情况下是疑似登革热病例?
在流行区或有流行区旅行史,出现发热38℃以上,伴有头痛、眼窝痛、关节肌肉痛等症状,或发烧后出现红疹,均为疑似登革热病例,需及时就医。
10. 怀疑自己患有登革热,该怎么处理?
如有疑似症状,应于24小时内就医,并与医疗机构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联系,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,同时避免被蚊虫叮咬以防止病毒传播。
上一条:风雨共筑坚强堡垒——古岳峰镇党员群众齐心协力抗击灾情 | 下一条:筑牢安全防线,龙船镇深入开展防溺水宣传活动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