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隔三十五年,陶瓷名城醴陵再度启动《醴陵陶瓷志》的编纂工作,作为一名长期关注醴陵陶瓷发展的媒体人,我为这一盛事由衷点赞。同时,这也激发了我对过去三十余载醴陵陶瓷发展轨迹的探索欲望,尤其是对电瓷产业的深入了解。在朋友的推荐下,我决定采访一位不仅见证了醴陵电瓷三十五年变迁,更是引领了行业能源革命和技术飞跃的关键人物——陈树斌,原醴陵市高压电瓷厂厂长。在一个深秋的午后,我拜访了这位精神矍铄的陈树斌老人。
陈树斌带领的醴陵市高压电瓷厂,作为城关镇的老牌集体企业,自成立之初便不等不靠,自主开拓市场,历经多次更名,最终定位为高压电瓷的生产。1989年,陈树斌担任厂长时,正值改革开放初期,企业负债累累,退休职工比在岗员工还多,压力重重。面对困境,陈树斌凭借技术副厂长的背景,决心以技术创新为企业破局。他瞄准国际市场,专注于开发高压电瓷系列产品,不断提升产品技术含量,最终成功打入欧美高端市场。
在陈树斌的带领下,企业不断推出新产品,如变压器套管、避雷器套管等,90%的产品出口至欧美发达国家。1993年,其“高压电瓷出口系列产品”荣获醴陵市科技进步奖,不仅企业效益逐年提升,也带动了醴陵乡镇和民营电瓷企业的国际化步伐。
面对环保挑战,陈树斌敢于创新,实现了从煤窑到液化气窑的能源革新,解决了长期困扰醴陵陶瓷产业的污染问题。他的这一创举,不仅提高了产品质量,降低了成本,还为醴陵电瓷业的环保事业开辟了新局面,获得了湖南省环保系统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。
陈树斌还勇于挑战精尖技术,成功研发出带螺纹的电瓷套管,该产品凭借独特工艺和优良质量,成为醴陵出口高压电瓷产品的佼佼者,长期占据国际市场。
陈树斌的一生,是与时代紧密相连的宏大叙事。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“米粒之珠也要放光华”的信念,为醴陵电瓷的辉煌贡献了毕生精力。如今,“凡有电网的地方必有醴陵电瓷”,这一成就的背后,是陈树斌等一代代醴陵电瓷人的不懈奋斗和创新精神的体现。他们铸就了醴陵电瓷的硬核实力,让这座电力珠峰上的城市,在世界电瓷之都的舞台上熠熠生辉。
上一条:风味醴陵:探寻地道小吃的魅力 | 下一条:乡村道路换新颜,浦口镇东纵线改造工程即将完工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