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李建新 摄)"在项目启动之初,我们就明确了保护生态的优先原则。"项目负责人王永清强调,在整个开发过程中,无论是用地选择、材料使用还是建筑结构设计,都实施了严格的标准,力求最大程度地保留山林的原生态,使游客在享受现代服务的同时,能够亲密接触自然。
"紫云峰既变又不变。"当地居民如此感慨,变化的是家乡越来越旺的人气,成为了人们争相探访的"打卡圣地";不变的是,通过保护性开发,记忆中的绿水青山得到了完美的保存。
在测水河畔,拥有千年历史的双峰县梓门桥镇街埠头村,正逐步恢复其往日的繁华。游客乘坐竹筏顺流而下,缓缓行驶,两岸的农田散发着稻花的香气,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山水画中。
50岁的村民马锐纯回忆,过去由于环保意识不足,两岸的养殖场、农业和生活污水直排入河,导致污染严重。自从当地下定决心进行生态治理后,测水河重焕清澈,居住环境也得到了显著改善。
在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梓门桥镇街埠头村,游客们正享受着竹筏漂流的乐趣。(李建新 摄)观念的转变,环境的美丽,使得旅游业如火如荼。近年来,当地根据自身特点,打造了"小三峡"漂流、沿河生态步道、油菜花海等旅游项目,村集体经济也因此得到了壮大。"我们正在努力打造农耕文化体验、康养、露营等新业态,让村民们共享生态带来的红利。"梓门桥镇政府驻街埠头村工作组组长贺帅说道。
如何让"生态+文旅"既有深度体验,又有难忘记忆?娄底各地正在积极探索,挖掘绿水青山中的历史文化底蕴。
在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核心区的双峰县杏子铺镇,溪砚主题展览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。以当地特产溪石制作的溪砚,以其细腻温润的质地和独特的雕刻工艺而闻名。
双峰县水府庙生态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成爱军介绍,当地开设了溪砚主题民宿,打造了溪砚的制作、展示、培训和购物中心。"游客因优美的生态环境而来,又因深厚的文化底蕴而留下深刻印象。"成爱军说,在生态与人文的完美融合中,文旅消费的活力得到了进一步激发。
冷水江市锡矿山,被誉为"世界锑都",经过生态修复,矿山焕然一新,成为露营的热门地点;娄星区杉山镇高灯河流域,经过综合治理,水质大幅提升,成为了人们向往的"城市后花园";在涟源市的湄江国家地质公园,游客可以在山水之间的草坪音乐会上感受艺术的浪漫。
数据显示,今年1月至9月,娄底实现旅游收入414.75亿元,同比增长10.27%,其中以生态、康养、田园为特色的景点项目表现突出。"‘生态+文旅’已经成为我市文旅产业的一张亮丽名片。"娄底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局长彭一伶表示,该局将继续推动将生态"颜值"转化为文旅"产值",让绿水青山释放更多的发展红利。(记者谢奔、张格)
上一条:中国经济稳健前行,三季度数据显露增长动力 | 下一条:娄底:钢铁新材崛起,打造“材料谷”产业新高地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