祁东县图书馆
最新动态
当前位置:首页省内资讯
湘西印象——上海艺术展中的光影叙事

在“风起湘西——艺术之旅上海展”中,摄影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,描绘了新时代湘西的自然风光与民族文化,揭开了这片土地的神秘面纱。这些作品通过视觉故事,讲述了湘西的时代故事,传播了湘西的独特声音。

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舞

展览中的摄影佳作,呈现了一幅幅充满诗意、绿意盎然的田园风光,唤起了观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,绘制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动画面。

张寒烟的《北门城楼岁月》,捕捉了云雾缭绕的凤凰古城、壮美的德夯峡谷、碧绿的茶山等自然景观,同时也记录了吊脚楼、老司城遗址、芙蓉古镇等人文风光。这些作品真实反映了湘西的历史文化与自然生态。特别是《北门城楼岁月》,展示了人与自然、古城的和谐共处,沱江上的跳岩、忙碌的人们、江面上的渔船,以及远处的彩云青山,构成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生活图景。

刘万春的《矮寨天路奇观》,以无人机视角捕捉了云雾中蜿蜒的红色公路,环绕着翠绿的山林,展现了矮寨公路的壮丽景色。作品中的红绿对比鲜明,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,中心构图的道路给人以平衡的美感,体现了自然与工程的完美结合。

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

深入生活、扎根人民,是摄影艺术创作的根本。本次展览中,人民成为了作品的主角,展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、欢声笑语和人间烟火。

张涵的《端午竞鸭记》,张寒烟的《古城龙舟竞渡》,生动再现了湘西端午节的传统习俗。摄影作品中的抢鸭子和龙舟竞赛场景,充满了活力和民俗风情,展现了湘西人民在节日中的欢乐生活。

杨志光的《苗家秋色》,将苗族人家的日常生活细节一一呈现,从晒干的辣椒到绣花的妇女,每一个画面都充满了生活的温度和民族的特色。

光影记录的时代变迁

改革开放四十余载,湘西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摄影作品从《火车进山城》到《从十八洞飞向天安门》,记录了湘西交通的巨变,也见证了时代的进步。

唐克立的《火车进山城》与张谨的《从十八洞飞向天安门》,通过黑白与彩色、火车与飞机的对比,展现了湘西从封闭到开放的巨大转变。

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

展览中的摄影作品,不仅记录了湘西的自然风光和人民生活,还关注了非遗文化的传承。张寒烟的《锉刀下的风景》,记录了锉花工艺的传承,展现了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的生命力。

结语

“风起湘西——艺术之旅上海展”不仅是湘西与上海文化交流的桥梁,更是向世界讲述湘西故事、中国故事的重要平台。这些摄影作品不仅绘制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卷,也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,记录了湘西的时代变迁。这样的摄影作品,是湘西的宝贵财富,也是我们的精神食粮。

上一条:自强之声响彻校园,残障模范引领风尚——湘西州残疾人艺术进校园活动成功举办下一条:古丈县人民医院携手省专家深入社区,温暖义诊显初心
湘ICP备20000269号-1 地址:祁东县洪桥镇沿江东路111号  传真 版权所有 不得翻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