远离故土已久,乡愁如同春日里的野草,无论走得多远,依旧疯长。在某些深夜,这份情感化作无法割舍的牵绊,慢慢酝酿成迟来的感悟——只有当我们出走之后,才能深刻回望故乡,感受到那种真切的失落。每一条流淌的河流,都让我们想起哺育自己的母亲河;每一条走过的路,都误以为是回家的路;每一句听到的方言,都勾起对乡音的深深眷恋。此时,歌声悠扬,仿佛有流水声在磁带中轻轻流淌,歌手用船桨划破夜晚的宁静,我的情感也在雾气中变得湿润。就像在朦胧的山水中,一叶离乡的小舟暂时靠岸,河流如镜,映照出清晰的倒影。在这样的夜晚,我开始思念远方,思念那个名叫云集的小镇。
故事从一个名为43路的公交车开始,大约在2007年,它还叫做43路,没有K43或143的编号,车头挂着老式的黄色路牌。它的起点始终如一,从五一广场出发,沿着曲折的107国道,行程近三十公里,搭载着往返的上班族和寻梦的乡民。当班车抵达云集县城,夜幕往往已经降临。车内的座位总是紧张,过了中级人民法院站,车厢便人山人海。想要有个座位,得早早地在演武坪站甚至五一广场站等候。车厢满了,总有乘客大喊:“师傅,别上了,都没地方站了!”在这漫长的一小时里,窗外风景变换,火车站、酃湖汽车站、一六九医院、东阳渡、二七二厂,这些站点在记忆中历历在目。
那时的云集,山峦连绵,水流潺潺,正处于蓬勃发展之中。提着行李、挑着担子的乘客们,在颠簸后下车,好奇地打量这座充满活力的新城。作为衡阳最年轻的县城,云集的历史虽短,却拥有从零开始的机会。这里没有太多过去的痕迹,每个人都是这座城市的建设者和见证者。对于来自四面八方的乡亲,云集热情地接纳他们,让他们在这里扎根,他们的辛勤工作也逐渐塑造了这座城镇的内涵。
云集的城建布局自然流畅,避免了老城区的拥挤。这里的主干道宽敞整洁,新建筑气派非凡,护城河和绿化带是散步的好去处。生活在云集久了,你会发现这是一座绿意盎然的宜居之地,各种绿树生机勃勃,花店的鲜花散发着迷人的香气。沿江的风光带,尤其是云集大桥桥头,夜晚热闹非凡,小吃摊和夜宵店林立,新市民们在一天的忙碌后聚集于此,享受生活的乐趣。
沿着江岸线,有适合跑步的绿色通道,游人可以在落叶中漫步,体验云集的悠闲生活。江边的景色随着时间变幻,彩灯点缀的桥梁增添了几分浪漫。我在江边散步,带着小狗皮皮,远眺江水的深邃。有时,我会走到土谷塘大桥,想起徐霞客的游记,感受历史的厚重。
二十年间,云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既有生态宜居的一面,也有市井气息,更有了自己的文化底蕴。洛夫纪念馆、霞客公园等文化设施的建设,提升了云集的文化品位。交通也变得更加便利,新的公交线路开通,衡南人民有了自己的医院,南岳机场的航线将云集与各大都市连接在一起。
岁月如歌,143路公交车再次驶过,带走的是青春的记忆。我听着歌词,心中涌起对云集的无限怀念。波光粼粼的江面,我停止了回忆,继续在异乡漂泊。前方的路,既有挑战也有希望,我将继续前行,在文字中寻找归乡的路。云集已焕然一新,只是那句感慨依旧:再也没有那辆投币三元就能带我回家的43路公交车了。
上一条:一线风采:各地劳动者展现新时代奋斗精神 | 下一条:秋韵故乡:雪峰山区的丰饶秋味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