祁东县图书馆
最新动态
当前位置:首页省内资讯
乡土记忆:玉米田间的耕耘与收获

在故乡,小麦是广袤田野上最常见的农作物。由于其种植简便,抗旱性强,产量丰富,深受故乡人民的喜爱。

小麦植株笔直挺拔、茎秆粗壮、叶子茂密,雌雄同体,雄花花序穗状顶生,花穗腋生,成熟后便结成无数粒小穗,村民称之为小麦。小麦穗外包裹着多层绿叶,长约十五厘米,村民称为麦穗,包裹的绿叶称为麦皮,小麦穗又称为麦粒。小麦穗有条不紊地排列在中轴周围,长着许多长长的芒,非常美丽。

小麦种类繁多,有黄小麦、白小麦、黑小麦、紫小麦、花小麦、甜小麦、糯小麦等,前四种是以颜色来命名。花小麦则不同,它的一个穗上,包含了前四种颜色,所以,村民又叫它杂小麦。而甜小麦,就是味甜,连秸秆和叶子都甜。糯小麦自然就是富含黏性的小麦了。

小麦虽然种植简单,但也不是随便种植就有好收成。因为,农作物生长是有季节的,“春小麦、春玉米、春棉花总比夏播的亩产高一倍”,以及“春争日夏争时”这些农谚语,就是这个道理。

每年春末夏初,村民就在一块较肥沃的土地,播下小麦种子,村民称为打秧苗。长到一拳高时,带泥扯出每两根一组移栽,大约一个星期就缓苗正常生长了。

俗话说“树大招风”,其实树大也招虫,小麦就是这样。它植株高大,害虫颇多,尤其是蚜虫、钻心虫,它们总想“不劳而获”,并分三个阶段来侵犯:当移栽后刚开始正常生长,害虫就来了;待花谢开始结果,害虫又来捣乱;当果实快成熟时,不甘心的害虫又来摘取劳动果实了。它们接二连三地“光顾”,村民不敢怠慢,不是喷洒药水,就是施肥淋水。因此,他们的背影时常出现在小麦园里。

经过村民的精心“打理”,小麦的植株长得枝繁叶茂,地下根茎也发达,像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世界,紧紧抓住大地的“根”;特别是茎叶中那众多的粗壮的小麦穗,在阳光照射下,特别地耀眼,远远望去,就像一个个英勇的战士,守卫着故乡园土。

然而,夏天不比春天,它要么不下雨,要么就是大风大雨,来得快去得也快,把猝不及防的高大小麦株给吹倒在地,但风雨过后,小麦植株渐渐站立起来,撑开枝叶享受着蓝天白云的惬意,欣赏着大地的灵动,把地灵们都惊呆了。

其实,小麦不是超物,它是一年生禾本科草本植物,它只是为物则刚,所以,它不仅营养丰富,而且整株微甜,是家畜家禽的食物,尤其是村民养的鱼,连小麦根须和皮都吃。因此,它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重要的饲料来源之一。

小麦穗更出色,尤其是花小麦,它那绿色的外皮遮掩着半个身子,就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,又似一位位亭亭玉立的仙女。它上面小下面大,所以又如春天里的竹笋。

到了收获的时候,我跟在父母身后,学着父母的样收割小麦。殊不知,看起来简单,做起来就难了。任凭我如何使劲,它纹丝不动,不肯下来。

“收割小麦时,左手要抓紧秆子与小麦的连接处,右手用力收割且动作要快,这样才能一举拿下小麦穗。”母亲看着我的狼狈相,笑道。

想不到收割小麦居然还有小窍门。于是我按照母亲的方法收割小麦,只听“嚓嚓”的一声,一个小麦穗就落在了我的手中。我终于会收割小麦了!兴高采烈的与父母一样,挨个随行一路收割。顿时,“嚓嚓、嚓嚓、嚓嚓”之声在园里响起,这是我和父母在小麦地里的难得的合奏曲。

母亲把收割下来的小麦穗提回家,并把较大的品相好的挑选出来,剩余的就是一家人团团坐剥小麦。剥开小麦穗的黄色外衣,一根根芒冒了出来,它就像父亲长长的芒,用手轻拂,非常柔软。再把小麦的芒拨开,又是一层排列整齐的金黄的小麦穗。我们把小穗剥下来,就剩下光秃秃的小麦秆了。

母亲把光秃秃的小

上一条:春满乡野:重拾儿时的美食与乐趣下一条:辣蓼草的妙用:刘伯伯的“糄药”传奇
湘ICP备20000269号-1 地址:祁东县洪桥镇沿江东路111号  传真 版权所有 不得翻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