祁东县图书馆
最新动态
当前位置:首页省内资讯
“稻菌”携手,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——茶陵县农业创新模式纪实

近年来,在茶陵县加速推进产业富民与乡村振兴的过程中,该县积极实施产业结构调整,采纳了创新的“稻菌”轮作模式。在9月底水稻收割完毕后,当地农民迅速开展土地轮作,紧接着种植食用菌,实现了同一块土地的双茬收益、四季连续生产、年年丰产,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循环农业经济的新动力,促进了现代农业的提质与增效。

10月12日,在腰潞镇睦兴村的稻菌轮作基地,一片繁忙景象映入眼帘。田地间铺满了地膜,工人们正忙碌于菌棒的移栽工作。三轮车穿梭不停,将大棚内培育的菌棒运送至田间,工人们则将这些菌棒整齐地放置在地头,静待木耳的成长,期待着丰收的季节。

步入食用菌种植大棚,工人们正在为菌棒打孔、接种、挂袋,协作无间。加工完毕的菌棒堆积如山。基地负责人表示,木耳生长周期短,回报快,经济效益高,且作为高营养价值食品,市场需求日益增长,种植前景看好。

茶陵县林枫生态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段建光介绍,大棚内菌棒养殖50天后进行移栽,移栽至田中大约40天即可开始采摘,采摘期可延续至次年4月底,若天气条件理想,可采摘7至8轮。平均每亩干木耳产量可达1500斤。目前正值菌棒移栽的关键时期,基地每天都有110余名工人忙碌,而到了木耳采摘期,将提供200余个就业岗位。稻菌轮作基地的开创,不仅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,还通过多元化创收渠道,显著提升了耕地的产值和效益,实现了“一田多收”的目标。

“我们的稻菌轮作基地共有220亩,木耳年产值预计在600至800万元之间,产品销往全国各地。预计明年五月份开始种植水稻,废菌棒将转化为有机肥施用于田中,以增加土壤肥力,减少病虫害,更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和丰收。”段建光如是说。

上一条:传承敬老情,共筑和谐村——茶陵县湖口镇小潭村重阳节活动纪实下一条:金秋时节,瓜熟蒂落——茶陵县火田镇山田村八月瓜喜获丰收
湘ICP备20000269号-1 地址:祁东县洪桥镇沿江东路111号  传真 版权所有 不得翻版